6月11日,人社部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牵头,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文件,目前进展顺利。
消息一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产品有望进一步扩容,对缓解养老金压力作用积极。
第三支柱扩容,多类金融产品均可参与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逐渐明晰,形成由国家、企业以及个人共同支撑的体系框架。
从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仍处一家独大的局面,三个支柱的发展并不同步甚至失衡。
其中,第一支柱主要是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因其是强制参与,加上起步最早,第一支柱从规模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养老体系中覆盖的人群最大,范围最广。
第二支柱作为补充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目前仍处在推进之中。而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比如个人税延养老险、养老目标基金。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留存资产规模为50202亿元,占养老保险体系资产总规模的比重约80%;企业年金累计结存12880亿元,占养老保险体系资产总规模的比重约20%。
相比上述一、二支柱的规模,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一直都是短板。正因如此,尽快健全第三支柱便迫在眉睫,成为近年来业界一直关注的焦点。
2018年2月,人社部、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等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工作。
如今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工作已一年有余,6月11日人社部再次发声,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文件,进展顺利。
根据人社部的规划,未来拟考虑采取账户制,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让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能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通过市场长期投资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缓解养老金压力,第三支柱产品市场化
“第一支柱独大”的养老体系已引起政府重视,若以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们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势必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造成沉重的压力。而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扩容,不仅可以推动商业养老金融业务驶入增长快车道,对缓解养老金压力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6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8152亿元,同比增长近8000亿。其中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50901亿元。两项基金结存规模均再创新高。意味着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迎来了15连涨。
不过,虽然养老金的总体规模近年来一直上涨,但养老金增幅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2019年4月份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能在2035年前后耗尽。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之前推行的职业年金、试点个人税延养老险,还是未来将多类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纳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都是在此背景下酝酿的。而未来第三支柱的扩容,不仅可以减轻第一支柱的压力,也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退休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均已实现市场化投资运作。随着第三支柱的扩容,第三支柱产品也将开启市场化之旅。
一家商业养老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目前重点推行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将延续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基本治理结构。”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消息,第三支柱的产品与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存在相同的保值增值诉求,因此第三支柱的投资风格也会延续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的长期稳健基调,投资类别和各类别的投资比例限定也基本保持一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表示,加快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前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调动个人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积极性,主要通过税收手段的激励力度恐怕还不够。纳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应该更加灵活一些,可以不用和单位挂钩,而是由国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系统,让个人能够非常方便地在网上进行选择和购买。个人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投资观念,因为养老保险产品本身属于长期投资行为,不应过于追求短期收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险联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