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A股国际化之路再进一程。此次调整共有1097只A股入选,其中253只为MSCI中国大盘成份股。
外资持股市值已逐步接近国内公募基金规模,有机构预期,随着MSCI将A股纳入的权重不断提升,叠加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启动将A股纳入其体系,外资将保持阶段性的持续入场。
1
入摩福利:6000亿增量被动资金
作为连续5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超过20%的经济体,A股在全球资管机构的配置中占比显然与世界第二大的地位不相匹配。贝莱德跟踪MSCI全球指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配置结构中,中国股票市值(含中概股)的占比仅为3.53%,A股市值权重仅为0.1%,远低于其他国家。可见,外资在资产配置中增持A股的空间巨大。
2018年10月以来,桥水基金高调看多A股,查理芒格也公开表示看好中国股票市场。而从2013年以来,外资持有境内股票资产持续上升。
MSCI纳入比例提升将分三步走,今日为第一步:从5%增至10%,8月,将从10%增至15%;11月,从15%增至20%。
根据MSCI测算,在完成三步扩容后,A股占MSCI新兴市场的权重将从0.71%增至2.82%,每5%的因子纳入A股对应的增量资金大约为220亿美元。长城证券对此做了一个测算:
更深层的理念冲击
A股入摩的好处不仅仅停留外资增量资金层面,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A股投资理念和国际化的深刻影响。
看看台湾和韩国市场的例子:
中国台湾市场、韩国市场分别于1996年9月、1992年1月首次纳入MSCI,与之相伴的,除了外资的流入,还有两个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全面提速。国盛证券研究显示,整个90年代,两个市场逐渐全面放开外资持股限制,且在之后的8年内,外资持股比例都出现快速提升。
中长期视角看,MSCI纳入对本土市场将产生何种影响?
虽然国际资金与股市涨跌并无必然联系,但随着MSCI纳入以及国内市场的开放,投资者结构与交易风格的改善确是趋势性方向,包括外资持股比例上升、平均换手率的下降以及估值中枢的下移。
参考其他市场经验,中国台湾市场、韩国市场被纳入MSCI之后,有以下明显的变化:
1、国际资本涌入,股市与外围(欧美)市场的相关性的增强;
2、随着外资成交占比中枢的上移,市场估值波动率趋势下行;
3、带来权重蓝筹板块以及优势企业相对估值的重估。
中航证券研究显示,随着A股国际化不断推进,大市值、低估值、高盈利,质优龙头可能被外资集中持股。
根据最新FIF(赋予每只股票一自由流通调整因子,称为FIF)调整后流通市值计算,目前MSCI已纳入A股自由流通市值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银行(18.8%)、非银金融(14.7%)、食品饮料(11.2%);未来预计纳入的中盘股中,市值占比前三的行业依次为医药(14.3%)、计算机(8.7%)、基础化工(7.8%)。
长期来看,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走强基本依靠盈利驱动,外资持股的集中也一定程度上为其股价表现提供了稳定器作用。
3
他山之石——海外险资青睐ETF
根据公开披露信息,2018年保险资金运用分布为:银行存款24363.50亿元,占比14.85%;债券56382.97亿元,占比34.3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219.87亿元,占比11.71%;其他投资64122.04亿元,占比39.08%。
权益类投资离法定的30%上限还差得远,这与A股市场波动较高,权益投资风险暴露过多有关。
可以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国怎么做的:自2007年以来,美国保险资金(寿险)投资于股票比例逐年升高。具体来看,一般账户和投资账户的股票投资比例明显增加,2017较2016增幅达到10%。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提升,和美国资本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
被动投资是国际资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股神巴菲特有一个基本观点:
“被动投资(如指数基金)总体上一定会打败主动投资(如对冲基金),大多数试图跑赢大盘的经理最终都会失败”。2019年3月,穆迪研究报告称美国被动资产将在3年内超主动管理资产。贝莱德投资集团管理6万亿美元资产,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2/3都是被动型产品。
事实也在佐证这些判断,2019年4月公布的2018美国共同基金factbook显示,ETF份额持续提升。
2018年中国ETF新元年开启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以来,国内的ETF市场出现了新气象。
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ETF份额的暴增多在牛市。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股票型ETF增长最大的几个年份分别是:2007年(637.14%)、2009年(246.38%)、2014(58.28%)。
反观2018年,沪指跌幅超过了24%,年跌幅仅次于2008年,ETF却迎来了大爆发。据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截至2018年末,市场上共有198只ETF,合计份额2502.95亿份,相比2017年末的949.11亿份增长163.72%。
这种“反常”在2019年得以延续,5月以来市场俯冲后低位盘整,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5月以来不少股票ETF出现了资金净申购;其中,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中证500等大盘宽基指数成为资金涌入的主要方向。
当然,规模逆势增长不是唯一的变化,另一些积极的变化也非常明显,比如:ETF成交额上涨活跃度上升,多类机构对ETF的战略性增持,观念上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不再二元对立等等。机构由此判断,如果说2004年是ETF的创立元年,那么2018年则是ETF的发展元年。
可以预见,未来被动投资,尤其是交投活跃、顺应市场主体的ETF将成为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工具,而在目前,入摩主题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较为确定的投资主线。最简单的方式可通过配置相关指数基金参与其中,比如银华MSCI中国A股ETF及其联接基金。该基金跟踪的MSCI中国A股指数,是目前MSCI系列指数中投资范围广、代表性强、风格清晰的指数,未来有望直接受益于增量资金入场。
银华MSCI中国A股ETF(交易代码:512380)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唯一一只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指数代码718711)的ETF产品,首募规模20.59亿元,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MSCI相关ETF基金。
MSCI中国A股指数包含了已纳入和即将纳入MSCI的标的,涵盖了A股中的大盘股和中盘股,并且剔除了非互联互通标的,不仅是目前MSCI系列指数中投资范围广、代表性强、风格清晰的指数,也是境外资金投资A股指数的主体,增量资金入场的直接受益者。
与A股主流指数相比,近年来MSCI的A股指数超额收益更显著。根据Wind数据,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MSCI中国A股指数相较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获取了11.72%和15.84%的超额收益。
基金经理周大鹏认为,作为目前市场规模最大的MSCI主题产品,银华MSCI中国A股ETF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首先,该产品适合于个人投资者长期定投,充分参与外资流入行情。其次,适合于机构投资者在市场阶段性低点做波段工具,同时利用外资流入的长期机会做收益增强。该产品也适合于外资机构进行直接配置,一键买入PB-ROE关系合理的A股核心资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