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抖音成功上位,登入春晚舞台、三款社交app同时宣战微信,是开启社交第二春的苗头。那么,“相互宝”的意外爆火、滴滴重点三推保险业务、安联财险易名京东安联财险,则是点燃互联网保险第二春的星星之火。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BATJ、TMD、唯品会等互联网巨头企业,争先恐后力造“保险梦”,亦是同样的道理。根据中保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实现保费1152.1亿,较2012年的111亿元,增长了937.93%。
如此向阳生长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对于巨头企业而言,无论是作为打开流量变现的渠道,亦或是打造金融生态圈,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互联网巨头们先后布局互联网保险,既是在情理之中,也是局势所趋。
伴随着跨界抢分互联网保险市场份额的队伍不断壮大,行业的“玩法”自然会变多,市场竞争也会愈演愈烈。相应的,不甘落后的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保险、安心保险等先入者,在新贵们的“宣战”声中,也都已跃跃欲试,采取相应的对战策略。
很显然,越来越拥挤的赛道,正在不断触发互联网保险新旧玩法之间的碰撞,以众安保险、安心保险为代表的专业互联网险企正在悄然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互联网保险创新之战。
第一战:深度渗透细分场景,打破旧思维边界
互联网保险虽是近年来刚崛起的行业,但在传统保险扎实的基础上,各路玩家披上互联网的“外衣”后,很快便将市场上的健康险、寿险、车险、物流险等产品,乔装成企业的新产品,顺利开启了互联网保险的阀门。而这种按图索骥的方式,实际上给行业渗入了很多高度相似的产品。
比如今年双十一,各企业为顺应物流行业的需求,推出了70多种关于物流保障的产品,创下历史新高。表面上看是种类丰富的新物流产品。但细细一看,会发现能真正称得上“新”的产品并不多,这些产品大多价格相近且无太大的区别,运费险的赔偿金额、保障范围等内容便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可以看到,互联网保险这样的格局,实际上是不少险企未摆脱原有保险场景限制的表现。在市场产品高同质化的情况下,怎么寻求出路,怎么突围,俨然已成为险企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过,哪里有不变,哪里就会有变。为了提高差异化竞争,成功突围,不少险企正通过创新求变,打破了在旧思维的基础上,市场建起产品边界,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包括,众安保险、安心保险等企业。
拿安心保险来说,其近期与享安经纪、慕尼黑再保险公司联合发布了“健身卡注销损失补偿保险”等场景定制化产品。此举无疑是安心保险通过深度渗透市场内部,挖掘未开发消费场景,打造市场差异性新产品的一个积极创新表现。
此外,安心产品设计方面,包括短期健康险和场景化险种,在有意突出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近期,安心还推出了将投保年龄渗入70岁—80周岁的小群体和院外靶向药列入产品保障行列的“安享一生尊享版”,这都呈现着安心保险对产品创新的重视和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安心保险凭借对产品力的精细化打磨,在去年整体行业寒冬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了前三个季度200%以上的保费增速,成功逆袭。
从这些发展走势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通过下沉渠道,寻找新的消费场景,打造真正的新产品,既赋予了企业在高同质化时代下,差异化竞争的势能,又打破了众多企业多年来在惯性思维下,所建起来的保险产品边界。
总的来说,企业一边通过不断下沉渠道,寻找新的消费场景,实现了打破传统保险业务边界的目的。以此创造出新的产品,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很大程度上摆脱市场同质化的制约。另一边,在新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寻找可拓宽覆盖群体服务面的杠杆,完善产品。相信在这两方面突围后的安心保险,依旧会继续加速,也会给行业带来一些借鉴。
第二战:多维注入新元素,扩建保险新边界
互联网保险行业的经营,不再停留于“产品为王”的层面,而是已经汇入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去维持运营这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毕竟,保险业务的经营涉及承保、核保、理赔等多个繁杂环节,若无法理清链条、简化步骤,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许多不便。
这样一来,众险企对技术端的优化,愈加重要。为缓解和解决保险业务的繁杂流程,各企业开始加大对保险科技的投入力度,输出新的运营方式。
如阿里系保险平台蚂蚁金服通过人工智能,发布定损宝和车险分这两项黑科技;众安保险通过语音互动、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推出众安精灵小程序;最早全系统接入云计算的安心保险,通过人工智能等推出的语音机器人......
众企业如此积极加大对技术输出,不免让人好奇,这些保险科技能为企业带来哪方面的助力,又会给行业带来什么积极影响。其中,在“2018年度中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优选示范活动”中,斩获四项殊荣,获奖数量位列第四的安心保险,便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纵观安心保险的技术布局,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国内第一家“全系统上云”的公司,其除了在云计算上打造的运营系统,得到保监会承认和认可外,其还利用大数据打造了2000多个用户标签,严格把控了用户购买、理赔等风险。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安心保险简化和智化了客服、核保等诸多环节,为客户提供高准确率、高效服务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在区块链的应用上,利用区块链的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等特性,推出“智能合约”,建立了相关的信用体系。
虽然安心保险投入的技术方面很多,但其一直都是在围绕着三个层面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圈。在服务面上,其通过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投入建设,为客户带来新鲜、高效的服务同时,也通过多维度解析用户的行为,更好把握风控,隔绝风险。
在业务审核上,系统全面接入云计算系统,有利于企业减轻繁琐的业务所带来的误差大、效率低等焦虑,更高效地开展业务。在注入互联网基因的建设上,因当时技术水平的局限,很多企业的保险业务尚未完全互联网化,不断加码技术无疑是安心保险结构内部进一步优化的具体表现。
总的看来,技术对于互联网保险企业而言,早已不是简单的渠道设施,更多是一种面向所有客户群体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企业的一个基础建设。换而言之,就是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停留于“互联网+保险”的逻辑层面,而是进入了“互联网保险”的逻辑层面。
如何在技术的过程中,不断输出创新性科技服务,拓宽新业务边界,并以此打造企业的互联网保险生态圈,已然成为企业想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径。
第三战:精细化业务环节,全力筑牢新边界
说起来,互联网保险属于服务行业,而这样的性质也促使了互联网保险平台除了需要对作为企业立足之本的产品和第一生产力的技术大力投入建设外,其在售前、售中、售后三大环节的服务体系建设,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投入项目。毕竟,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服务是提升用户对企业美誉感的加分项。
为了加分,众多险企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纷纷在服务端上发力,服务之争也随之泛起了多彩的涟漪。人寿、平安等企业,为在销售端给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服务,开通了官网销售保险功能的新模式;安心保险为简化用户的保险流程,推出了手机端一键理赔的服务模式......
虽然不同的企业发力点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过程,也折射出企业对新边界的维护与全力加固,为增加用户的粘性,企业们正不断优化服务面,为用户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就如同安心保险,其通过将保险业务的咨询、契约回访、续保通知等环节上智化,有效地在场景服务端上,减少了因人工客服出现误差,给客户带来的不愉快体验感的概率。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8月,安心保险的人工智能客服使用率已高达64.8%。
在承保到理赔全流程的改造上,安心保险基于大数据,以“千人千面”的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且线上视频查勘、定损核赔,让客户在办理业务的全过程中快速得到审核,快速收到赔付。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开创的线下服务中心模式,使得线上线下能够无缝衔接,让全国用户都能享受省心理赔服务。数据显示,2017年在仅开通三地的情况下,安心保险以3亿135万的保费,稳居互联网保险公司行业第一。
另外,安心保险还陆续在反欺诈体系、人伤查勘、智能定损、金融保险云等服务方面,注入科技元素,不断为用户解锁在保险科技上的新玩法,为客户提供更多新颖的服务体验。其中,2018年上线了新的规则引擎系统,车险保单自核率达到95%,大幅提高了承保效率。
总的看来,安心保险通过精准覆盖服务对象,不断将各环节的服务简化和精细化,为更多客户群体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这为企业保险业务得以高效运转,奠定了殷实的基础。而在不断将服务精细化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安心保险在多个场景上,加固企业壁垒和强化企业边界的一个举措。
由此可见,服务上的创新已成为各企业,一项重要的比拼。未来,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打造新的运营模式,借助保险科技之力,不断对企业拓宽的新边界,进行有效强化,已是企业一把不得不发的弓箭。
创新之战蓄势待发,互联网保险新物种正孕育而生
以众安保险、安心保险为首的企业,显然已经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打响了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战。伴随着他们的涉及面不断扩大,波及的企业都会以被动或是主动的方式加入这场战争。从更大的范围来俯瞰,可以说,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之战正愈演愈烈。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安心保险们作为首批持有牌照的互联网保险企业,其运营模式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安心保险们通过不断突破旧边界、拓宽新边界、强化新边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为了顺应潮流,更好地走下去,更多企业会加入安心保险们的战营。而队伍的壮大会不断刺激保险企业,将服务场景的精细化,进而通过多元化布局,提升企业造血能力。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的进步会推动更多企业的进步,而新的模式也会随着企业的进步,盛行于市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突破前身,发生突变,产生的新物种。
所以,随着安心保险们打响创新之战,市场上会不断涌现的新产品,刺激着人们对保险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人们对于保险新产品的购买频次也会不断增多。而互联网保险行业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会随着这场创新之战不断完善和进化,进而衍生出“新物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刘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