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信用保证保险再警示:偿付能力“变脸” 长安责任险收监管函

2019-01-16 07:15:55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致鸿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长安责任险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1月14日,长安责任险因偿付能力不达标收到银保监会监管函,被采取多项监管措施。

  面对舆论持续发酵,1月15日,长安责任险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执行,增加注册资本金事项正在紧锣密鼓落实中。

  偿付能力转负

  长安责任险偿付能力的“变脸”令人瞠目结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长安责任险2018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2018年二季度,长安责任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6.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2.3%,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而到了三季度,长安责任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跌至-41.50%,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

  究其原因,长安责任险对媒体的解释是,2018年以来,在去杠杆等金融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社会融资的信用明显紧缩,公司部分客户现金流受到影响,逾期还款有所上升,公司按照保险合同进行赔款垫付。2018年三季度,长安责任险本着谨慎评估、审慎反映业务风险的原则,对相关业务进行风险评估,计提了减值准备及准备金约4亿元。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长安责任险2018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及“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并称将密切跟进追偿资产的追偿处置进展,根据各平台实际追偿处置情况,在去年年底之前对全年应收代为追偿款逐项再次进行可回收性评估,确保追偿资产价值准确、合理,真实反映业务风险。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因为信用收紧后,部分借款人(中小企业)被动违约,长安责任险主动对资金出借方进行了垫付,导致短期内赔付增多。

  考验风控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非车险业务面临规模、效益与风控的平衡。近年来,非车险业务发展较为迅速,成为财产险增量保费收入的主要推动力。但一方面,非车险业务竞争激烈,费率水平不断降低,整体出现承保亏损。另一方面,随着一些债务风险暴露,信用和保证风险等险种蕴含的风险较大,对市场主体的风控要求高。对于绝大多数不具备风控能力的公司,建议审慎介入相关业务。

  事实上,这已不是信用保证保险首次为行业敲响警钟。浙商财险卷入的“侨兴私募债”事件历历在目,这对其后续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浙商财险年报显示,2011-2015年,浙商财险表现出了不错的盈利能力,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478.3万元、3127.4万元、-5521.5万元、3178.7万元、5165.7万元。不过,由于“侨兴私募债”事件的发生,浙商财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承保利润、偿付能力相继大幅下滑,并被采取多项监管措施。最后,长安责任险终于增资成功,才长舒了一口气。

  而此次银保监会对长安责任险下发的监管函显示,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责令增加资本金,完成增资扩股工作;总公司及分支机构停止接受除车险和责任险以外的新业务(包括直接保险业务和再保险分入业务);停止增设分支机构。

  长安责任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目前,公司现金流正常,现金性资产充足,能够确保公司履行正常理赔义务,公司的各项理赔工作如常进行。

  某保险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风险与经济周期、经济环境变化有关,这类风险具有一定外溢性和传导性。此外,如果信用环境整体欠佳也会加剧这类业务的风险。例如,投保了履约保证保险的理财机构中,有的项目涉及私募债拆分公募化、债权转让以及层层交易结构掩盖项目风险等,为之承保的保险公司风险将会较大。”

(责任编辑:唐明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